家庭教育微團隊助力家校共育——湖南省江華縣探索出家校溝通交流新機制
http://www.kaiyang918.com2021年02月01日 09:20教育裝備網(wǎng)
“要孩子改變,首先家長自己改變,家長做好榜樣示范。合理與孩子商量學習計劃,用適當?shù)莫剟顧C制督促孩子養(yǎng)成良好的習慣。”近日,湖南省江華瑤族自治縣家庭教育線上直播課上,江華家庭教育微團隊為一位孩子愛玩手機到深夜的母親給出了對策。
去年5月,江華家庭教育微團隊成立。20多所學校的校長、副校長、骨干教師等30人加入該團隊,并與江華家庭教育指導中心融合辦公,出臺了家庭教育指導性文件,進一步健全家庭教育聯(lián)動機制,切實開展好家長學校系列活動,加強家校共育工作。同時,針對留守兒童、隔代教育等家庭教育缺失,開發(fā)出以文化傳承、家教智慧、家風家訓為主的親子家校共育系列課程。
該縣沱江鎮(zhèn)為人社區(qū)、思源社區(qū)是涔天河擴建工程移民安置點,留守孩子多,隔代教育成為家庭教育的主流。根據(jù)學生和家長的特點,家庭教育微團隊策劃了以“如何成為智慧型家長”等為主題的家庭教育活動。圍繞“智慧愛孩子”“修身、睦家、樹家風、傳家訓、立家規(guī)”探討交流,解決家庭教育缺失帶來的問題,拉近了親子距離。
“孩子上學6年來,我們母子第一次緊緊擁抱在一起,緩和了我們母子關系。那一刻,我眼淚流下來了,真正感受孩子對我的接納和依賴,好幸福!”家長趙女士說。
同時,家庭教育微團隊開辟新戰(zhàn)場,延伸到了最偏遠的高寒山區(qū)易地扶貧搬遷移民點和農(nóng)村。該縣大圩鎮(zhèn)崇江小區(qū)全都是高寒山區(qū)易地扶貧搬遷移民,居民普遍缺乏科學的育兒經(jīng)驗,很多年輕家長常年在外地打工,平常照顧孩子的大多數(shù)是爺爺奶奶。有的孩子一天玩游戲10多個小時,玩到凌晨兩三點鐘才睡,下午四五點鐘才刷牙洗臉。
了解情況后,家庭教育微團隊成員直接開課到社區(qū),幫助孩子的祖輩們解決如何與孩子溝通以及關愛缺失的難題。一次專題下來,李欣(化名)的奶奶熱淚盈眶,拉著家庭教育微團隊主持人劉宇雁的手說:“我們老人家,只曉得不讓他餓著,哪里知道他的成長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啊!明年,讓他爸爸媽媽回來到鎮(zhèn)上做事,孩子的成長最重要!
同時,該團隊與湖南教育出版社合作,開通江華瑤族自治縣線上家長學校。由湖南教育出版社聘請國內(nèi)知名家庭教育專家開展家長公益直播講座,在全縣范圍內(nèi)全面鋪開了家庭教育工作。縣教育局組織班主任和家長一起聽講座,參加家庭教育線上學習,并對學習情況進行監(jiān)督、管理與考核。線上家長學校不定期開展家庭教育講座,并將錄制課堂推送到“江華教育”微信公眾號上,讓家長隨時可以參加線上培訓。
目前,家庭教育微團隊已先后到沱江鎮(zhèn)一小、水口中心小學、沱江鎮(zhèn)四小、博雅實驗學校、春曉社區(qū)、為人社區(qū)、思源社區(qū)等學校、社區(qū)開展家庭教育講座、團建活動、隔代教育、防性侵教育等活動,共舉辦家校共育主題式講座20多場、團建活動30余場,大型親子活動10余場,受益家長40余萬人次。
“以微團隊為載體整體區(qū)域推進家庭教育,解決縣域內(nèi)家庭教育的瓶頸,探索出家校溝通交流機制、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教學、家校合作制度,形成了家庭、學校、社會、政府合力教育模式!痹摽h教育局分管家庭教育的負責人伍守億說,“‘家校共育’試點,深入社區(qū)、農(nóng)村專題家庭教育講座和線上家長學校等,打通了家庭教育‘最后一公里’!
責任編輯:董曉娟
本文鏈接:TOP↑